涂煜林: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近日,保定市人大代表、北京林楠資本創始人涂煜林做客保定新聞廣播(FM93.7)直播間,在《保定企業家》節目中和大家分享投資理念!
今天,利英特別邀請到一位在事業上持續取得成功的一位80后企業家——保定市人大代表、北京林楠資本創始人涂煜林做客直播間,我們邀請涂總以職業投資人的身份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投資理念!林楠資本是專注于人工智能項目股權投資的專業機構,主要側重于A、B輪科技項目的投資,總部位于北京清華科技園。首先請涂總給聽眾朋友打個招呼,您好,涂總。 涂煜林:您好,利英。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林楠資本涂煜林,很高興通過《保定企業家》廣播直播節目在直播間和大家交流。 利英:好的,非常感謝您的蒞臨,涂總。您作為資本行業優秀的企業家,今天在節目開始,您最想給聽眾朋友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 涂煜林:在這里,我最想說的是“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利英:那為什么這么說呢? 涂煜林: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成功”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有著不同標準的認知和理解,我看到很多人都一直錯把成功當成目的了,卻忽略了奮斗過程中的美好,也沒想清楚成功到底是為了什么。 我認為,成功是取決于一個人的見識和能力的高低,而不是簡單的努力,更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其實真正的大成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利英:這是您進行深度思考后認為的成功嗎? 涂煜林:對,可以說失敗才是常態。所以,對于所有的人來講,感受過程是很重要的。 我認為,幸福是源于平和的心態和心理的滿足。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減少”和“放棄”,一定會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如果能把目標縮小一點兒,也同樣能夠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 其實我們一切的努力和成功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而已!所以,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利英:通過您剛才講的減少一些欲望、目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托爾斯泰曾將講過一個故事,從前國外有一個地主,最大的心愿就是收購土地,他聽說南方有一大片沃土,給當地族長一小袋黃金,就能獲得一天腳程所圍繞的土地,所以他到了南方找到當地的族長,談妥了黃金換土地。第二天早晨他就在原野上狂奔起來,他為了圈到更多的土地,一直不休息,最終的結果大家都能夠預料到,活活累死了。所以剛剛聽到涂總的啟發,聽眾朋友們從故事當中也可以看到,對目標的過分追求,如果不進行減法,給我們自己帶來的很可能就是災難。所以,涂總您剛才講到的幸福是源于平和的心態和心理的滿足,知足常樂,所以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減少和放棄都會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我們把目標精準一些,縮小一點,就能增加幸福指數。 知道您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企業文化的塑造,簡單介紹一下林楠資本的“合”文化吧。 涂煜林:好的,因為我是管理出身的創業者,從上學到一路創業的過程中,我都比較喜歡研讀歷史、名人傳記、哲學、管理學,深知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和傳承的靈魂,唯有文化才能統一價值觀,唯有統一價值觀才能讓企業生生不息。 所以,“合”文化作為我們林楠資本的核心思想,首先是要善于“合作”,我認為萬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甚至包括父子關系,都是合作關系;其次是“適合”,要找到適合的方法,找到平衡、互補;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平衡、互通才能實現;另外一個高的境界是“競合”,高手和高手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應該是競合關系,有競爭有合作;最終就是我們國學的核心關鍵詞: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在“合”文化的指引下,我們團隊一直以來,是以“興業、強國、成就人”為企業使命,“興業”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助推產業、企業興旺、發達,能夠助推實現強國之夢,成就到我們身邊的所有的人,只要是和我們有關系的人,我們要發自內心的想通過我們的努力來讓大家更成功和幸福。 林楠資本一直堅持以“專業、合規、義務、穩健”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成為服務于社會的、最受信賴的國際化專業投資機構,說得簡單點就是:用投資來幫助和服務更多的人!
利英:據我們了解,林楠資本是專注于人工智能項目的股權投資機構,7年的發展過程中,團隊已經研究超千個創新、科技類項目,投資了近50個優質項目,請您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選擇項目的? 涂煜林:嗯!好的。簡單講,我們會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探查和研究。 首先,就是看人。 我們會深入探查創業團隊是否具備成功的特質。比如說,創始人看待事物的視角、對本行業和技術的認知高度、見識高度和過往經歷等等。 判斷一個人,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我認為“成功”是成功之父。因為一個能成功的人是有一些特質和慣性的。一個取得大成功的人,從他出生、到上學、走上社會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會有很多失敗,但是他一定有一種特性,會有不斷取得成功的案例。 其次,就是看勢(是指趨勢、勢能)。 比如說,他從事的產業前景、政策、行業、市場需求等方面的趨勢和勢能的確定程度。有的大趨勢是三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準確地來講我們認為它在當下是沒有勢能的。 第三,看事兒(就是項目本身)。 比如說,我們首先深入研究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壁壘、市場空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現金流(企業早期賺錢不賺錢其實不重要,因為我們做投資看的是未來,但是它的現金流一定是持續的、正常的)、持續成長性、公司經營管理的規范性、估值高低(我們如何給他估價,出多少錢,占多大股份),當然我們還會研究這個項目的對標企業,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他對標于誰、他行業里的老大是誰、他跟誰最相似、他們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利英:這樣很細致的去研究,幫他去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和寬度。 涂煜林:對對,如果說最終投資的話,那就是你剛說的,我們是在幫他研究,如果要是發現問題的話,我們這些研究的信息、數據可以說是機密,也不能給他。所以說,對于對標企業和競爭對手,也是我們主要研究的任務之一。 利英:也就是說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詳細調查,才是基礎。 涂煜林:對的,當然我們林楠資本也有一些投資的流程、規定,比如說我們有“三個基本條件”,還有“五項基本策略”,比如說我們2019年定的2020年主投北大、清華、哈佛、斯坦福和世界五百強科技企業高管創業的項目,鎖定企業必須是在北京,包括企業估值在5000萬-30個億的項目等等。 利英:也就是說,咱們會對每一個要投資的項目,按照咱們的基本條件、基本策略,包括投資法則來進行反復論證和篩查,也會聘用一些行業專家是吧? 涂煜林:對的,當然。人工智能是一項技術,未來是具有顛覆性的,會改變和推動所有產業的變革,企業的升級。人工智能技術還是要在各個產業上落地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主要專注于芯片、傳感器,包括智能傳感、語音識別等,當然大數據也是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所以說,按照我們的投研十大法則,所有投決的項目,肯定是按照一定的流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 利英:嚴格按照投資模型和規則進行。 涂煜林:對的。
利英:您剛才說到看項目首先要看創始團隊是否具備成功的特質,那您認為創業者應該具有哪些特質? 涂煜林:這個問題非常好!這是作為一個投資人永恒的話題。我們通過對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長軌跡和發展歷史的大量數據研究發現,大白話叫做“真本事”,創業者如果沒有“真本事”,其實就是“瞎胡鬧”。 利英:“真本事”您認為都涵蓋哪些呢? 涂煜林:首先,從小時候開始的話,就是從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或者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學到的、見到的知識)。總的來講,比如說20歲之前或者是25歲之前要學大量的科學知識,當然是要學有用的東西,有很多人學了很多東西但是都是沒用的,當然,有用和沒用的界定也是有很多說法的。 第二個我認為是技能。不是說你上了名牌大學就可以創業、成事兒,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技能就是你在某個產業領域的某項技術、業務能力,還是要有一定積累的。 第三個就是智力,當然要說這個人有智慧那就很難得,但智商高的人很多。作為創業者他必須具備智力,我們的理解就是對待人和事物的敏感性、睿智度,并且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他可能也說不清楚為什么這么做決策,但是他就能做正確的決策。 第四個我認為就是毅力,毅力很重要,我們主要是看這個人的意志力、耐力、韌勁兒,不僅僅是堅守某一個事業或一件事兒,有一個核心點我個人的體驗就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很堅定,永遠相信自己,這是一股力量,反正我一路走來就是這樣,我根本就沒想過放棄重要的事兒和夢想。 第五個是創業者的個人魅力,說的簡單點是人格魅力,它包括一個人的品德、聲譽(別人怎么認為你)、組織能力、擔當和奉獻精神,以及高情商。尤其是現代的社會,情商大于智商。 還有一點,我認為永恒的事兒就是學習力。活到老,學到老,不論任何時候,我們作為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向上、向善、陽光,不僅僅是創業者。我也總結過,怎么才能夠保持積極、向上、向善的精神和動力呢?我找到了一個方法,就是你要對你所關注的事兒保持一種好奇心,只要你保持好奇,你自然就有熱情,就有動力,這樣才能夠讓我們與時俱進,不被淘汰。
利英:所以就像您說的,要時時處處的注重學習和個人的成長。在您看來,什么樣的創業者更容易成功呢? 涂煜林:簡單講,歸根結底,只要人不行,就肯定一切都不行,因為這是個前提。那么如果說“容易成功”我覺得我們還是把它說成創業者怎么才能更精彩吧!因為成功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一個創業者他一定要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符合大趨勢的、有意義的遠大理想。不一定說從小就要有,但隨著階段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 第二,對自己堅定地信念和實現這個夢想可調度的資源。你說你有很多的人脈關系、很多錢,但是你想做一件事兒真的能做成么?不一定,關鍵是你想做這件事兒的關鍵支撐資源你有沒有,有多少,能不能調度。 利英:就是要堅信所干的事兒和自己,資源主要指能起到支撐的核心素材。 涂煜林:第三,要有不斷實現階段性目標的能力和習慣。什么是階段性目標呢,我相信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大夢想,那么你天天想著夢想是沒用的,比如說我30年后想成為誰、想成為什么樣,那么以10年為時間段,10年再以年為時間段,年按月、月按周、周按日,分段成可行性、可實踐、可操作的,這個很關鍵,只有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化成日計劃,化成重要的相關的事兒,那么你每天所做的事兒就和你的大目標相關,日積月累,你自然就精彩了。 利英:你做投資的事業肯定接觸了很多企業,您認為企業家怎么才能在投資的路上少走彎路、少失敗? 涂煜林:少走彎路,我認為是每個人在追求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走很多的彎路,包括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他背后也有很多的失敗,只不過是他的大成掩蓋了他很多的小失敗。 作為企業家,首先,要有不斷學習的習慣,要專注做自己懂得的事兒,這很關鍵。其實做自己專業和懂得的事兒就挺好。 第二,就是我們的合文化,要善于合作。善于合作我把它理解成,任何人都需要幫助,一個多么偉大的人他也可能會在一件小事兒上需要人來幫他,所以我認為要善于向有能力的人求助。比如說有些事兒你解決不了的,還是你需要別人幫你解決的,你都可以去找能夠幫到你的人,尋求幫忙。 第三,要善用人才。人才很關鍵,我們都想用優秀的人才,但是怎么用人呢?我認為善用人才主要表現在:揚人之長,避人之短。每個人都有長項和短板,用人就要沖著長板去,不要盯著他的短板不放,更不要用他的短板。因為一切都是由人才創造出來的。 第四,冷靜決策。中國處于產業變革的時期,創新科技的進步,使得很多企業轉型升級,也比較難,很多人不能夠冷靜決策,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冷靜決策它有一個度,用簡單的話來表述就是:不求最好,但求可行。這是一種能力和境界,企業家應該具備這種能力。 至于企業家如何才能少走彎路、少失敗,我用一句簡單話表述,其實就是: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兒,就夠了。因為每個人的承載力都是有限的。 利英:您認為中等收入家庭應該怎么做好資產配置? 涂煜林: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涉及到我們的民生。首先我們要先確定一下,在中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標準是指年收入為12萬-100萬元區間的家庭,我認為這種家庭就應該堅守穩健的資產配置。 根據我們研究的全球投資理財工具大致分為六大類,比如說: 1.我們國民喜歡的理財存款、買基金、債券(這個是相對安全、穩健的,風險比較小,就是抗不過通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不斷貶值) 2.買房產(我們前二十年但凡參與者都有所收獲,現在國家倡導房子是用來住的,只能作為家庭資產配置啦。) 3.股票、期貨(這個行業專業性、挑戰性、風險性更大) 4.保險(隨著我國的發展和進步,保險產品會越來越豐富,安全起見,還是需要配置的) 5.就是我們做的股權投資基金(這個行業必須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適合高凈值人群——我們中國有一個標準是凈資產超過600萬元的屬于高凈值人群,其實在我們合作的客戶當中,我們林楠資本定義高凈值人群是凈資產在2000萬元以上的人) 6.貴金屬、藝術品(黃金、字畫等更不適合中產家庭參與)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僅供參考),在我國,中等收入家庭資產配置的大概比例是: 房產、車輛的配置占比約60%以上(房產需要不斷優化), 理財存款占到20%以上(絕對要遠離民間借貸這樣的毒瘤)、保險約10%左右 我個人認為,中等收入家庭要多注重品質生活和追求精致的人生才更加美好! 利英:我覺得您不僅僅是講投資理念,您是在分享您一路學習、工作、創業以來的智慧。通過您的分享和引導,就投資來說,您心中的愿望還是希望大家的人生更加美好,生活更幸福。 涂煜林:是的。 利英;剛才談到了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發展都受到了疫情影響,對您的林楠資本有哪些影響? 涂煜林:因為我們前幾年主要投資教育、人工智能和醫藥企業,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這次疫情推動了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的更多落地,醫藥也肯定沒問題了,所以說我們前幾年的戰略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利英:您當前看到了哪些機遇? 涂煜林:機遇,首先,我認為這次疫情推動了很多變革,比如說推動了政府的改革,這也是一大利好,推動了科技進步,說簡單點,以未來十年為跨度來講吧!首先,消費要升級;科技創新會快速發展;先進制造也會做大做強;還有就是金融改革,中國要做大資本市場,這是鐵定的事情了。 利英:疫情給您個人帶來了哪些影響? 涂煜林:疫情對于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個人定義就是:疫情推動了我個人的進化。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每年過年我都會做很多深度思考,但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我是多次的、不斷地進行了深度思考,而且畢竟我今年40歲了,40歲的人好像自然而然的會有很多自然的變化,比如說我對生命的認知、對生活的認知、對健康的認知、對財富的認知、對情感的認知、對事業的認知、尤其對風險的認知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剛才說到對我個人的進化,我總結出人生有四件事一定要非常認真對待的,“認真”這個詞一直都知道,但是還真沒有認真地想過“認真”這個詞: 1.對健康要認真。加強鍛煉、凈化心靈、強健體魄,身、心、靈的健康才是一切成為美好和享受美好的基礎。 2.生活要認真。這么多年我一路拼搏,心中只有夢想和事業,關于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時候吃、休息睡覺都不在意,對生活真的沒有用過心。這次疫情期間的一段兒時間,我和我夫人每天晚上是不吃飯的,我說疫情期間我來做晚飯,我父親、女兒、兒子要吃飯的,每天晚上我做飯就發生了問題,我每天炒什么菜?做什么飯?比如說做粥,做什么粥?做多少?怎么才能讓家人喜歡吃?都要進行豐富搭配和思考。所以,要熱愛生活,要追求輕松、品質和精致必須認真。 3.對待情感要認真。要擁抱一切的無常,對身邊的人要認真地珍惜、享受和傳遞當下的愛和美。比如說,老父親可能會不斷地連續的問同樣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認真地不厭其煩的回答。 4對待事業要認真。人生要認真對待和堅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只有事業作為平臺去持續創造價值才能讓更多的人精彩和幸福。 利英:最后節目結束前,再給聽眾朋友們說一句話吧? 涂煜林:人人都有夢想,干什么都不容易!做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事業才是最重要的!謝謝!祝福大家! 利英:先當習技藝,然后獲財業,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希望大家學會調心、放下執著,用利他和善行來潤澤我們的心靈,如果有一天你真正用心靈的智慧打開心扉,打開了內心的寶藏,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自己和他人獲得真正的快樂,我覺得這就是涂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由他所熱愛的投資事業延伸出來的真正的價值理念,發掘永遠的財富,扎根于我們內心的財富,擁有一顆善良、慈悲的利他心。
文章分類:
林楠新聞
|